长江三峡地区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该区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化石种类及数量均十分丰富,各类沉积岩发育齐全,沉积环境大多具有可靠和典型的沉积构造及其它相标志。自20世纪初以来,三峡地区就已成为我国地质学家开展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重要场所;它同时也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院系沿用多年的地层学、沉积学野外实习基地和开展过多项科研项目的区域,目前已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为将这些丰富的资料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抢救性地保护三峡地质资源,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资助下,设立了《长江三峡剖面微缩工程》项目,在长江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三峡地层标本长廊校内实习基地。
请点击图片进入... 标本长廊为该基地的主体工程,全长48米,呈U字形展布,共由240对采自三峡地区太古界至第三系各地质时代的标本组成。每对标本由上下两块组成(均切自同一件原始大标本),上面一块为20cm×40cm的磨光面,便于精确地观察研究各种地质现象;下面一块为20cm×20cm的自然断面,用于展现其在野外露头上的自然状态。长廊标本由于排列系统、观察面大,十分有利于系统、直观地学习和研究各时代地层的岩性、古生物演化史、沉积环境发展史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联系。 为保证了地层标本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弥补了长廊标本的密度有限、且难以陈列易风化破碎的标本等问题,配套有室内陈列标本及岩石薄片共约1000余块(套),为从微观上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岩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种类、沉积微相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实物依据。在系统开展震旦系—白垩系的沉积学、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版有标本长廊配套的学术著作—— 《三峡万古几沉浮——长江三峡地区沉积演化研究》(地质出版社)。 标本长廊的建成, 它不仅为峡区地质研究保存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具有重要意义,它同时也是一个传播地球科学知识的宣传窗口。 自建成以来的五年间,先后为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以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研究生提供了现场实物的观察与研究场所。 长廊建在长江大学两座教学楼之间,设计朴实优雅,是同学们晨读和课余漫步的好去处,长廊标本所展现的地学奥秘随时都在唤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新学年伊始,这里还是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理想场所,面对着大自然刻写在长廊标本上无数已知和未知的记录,新同学会深切地感受到地球科学所特有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他们投身地质事业的信念和 热情。
|